北理工物理学院召开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研讨会

  为进一步突出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相融合,促进青年学生提升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丰富素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2016年12月12日,物理学院举行物理学院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以下简称“教育基地”)建设研讨会。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蔺桂瑞,贝曼萨提亚中国管理中心认证导师郝宗媛,校团委书记肖雄、副书记苟曼丽,学生处副处长、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李旭珊,物理学院党委书记姜艳、副院长杨艳波出席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学院辅导员、班主任及青年教师。研讨会由物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晶晶主持。

  王晶晶代表物理学院对校外专家和学校职能部门对教育基地建设的支持表示感谢,介绍了教育基地的成长历程,核心思路以及发展愿景。教育基地传承物理学院“博约”文化精神,结合当前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通过内外兼修、动静相宜的体验式学习方式,协助大学生成为更自尊、更负责、更有选择、更和谐一致的青年领袖。目前,教育基地下设萨提亚成长中心和体验教育研究中心,开设全校选修课程一门、获批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北京教工委课题共两项、拥有学生社团两个,基本构建起以理论课程、实践体验和专业研究为主体的“软能力”开发与教育平台。下一步规划,教育基地将加强“软件”与“硬件”相结合,设计和建设教育基地硬件平台,营造文化素质主动学习氛围。

  2014年以来,物理学院邀请校内外人文领域专家学者担任大学生成长导师,以物理学院“博约”文化品牌冠名为“博约导师”。研讨会上,举行了教育基地“博约导师”聘任仪式,校团委书记肖雄和物理学院党委书记姜艳分别向蔺桂瑞教授和郝宗媛老师颁发了华体会hth·(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华体会体育hth首页物理学院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博约导师”的证书。

  聘任仪式后,校团委书记肖雄介绍了华体会hth·(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华体会体育hth首页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总体情况以及对物理学院教育基地的要求和建议。肖书记指出,学校一直以来重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自2014年获评工信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示范基地以来,文化素质教育在内容与形式上不断创新,取得了成绩,也看到了效果。学校特别支持学院层面上开展行之有效、丰富多彩的文化素质教育活动,在物理学院教育基地的建设上,下一步要继续梳理工作的内涵与外延,充分调研学生的需求,打造具有展示度和口碑的文化素质教育品牌。

  随后,与会专家领导围绕教育基地发展建设展开研讨。蔺桂瑞教授说,在多年的高校育人工作中的体会,教育工作者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带动学生内在的活力,通过生活来学习,让学生充分感知生命的意义,对于教育基地的难点是如何把这些部分添加到日常管理与沟通、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中;郝宗媛老师表示,发自关爱学生的初心,教育者协助学生认识自己,活出自己,成为自己,做自己成长的引领者,更加自信,更加自主。正如萨提亚女士所说的,“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如何应对才是问题”,基于这样的理念,教育基地的发展定位也应聚焦成长,聚焦全人发展。李旭珊副主任指出,通过文化素质教育的途径,借助体验性活动为载体,可以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另外,对于教育基地的课程设计、活动设置等细节也提出建议和意见。苟曼丽副书记表示,素质教育可以探索如何吸引学生自觉参与学生活动的有效措施,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多发挥社团的带动和组织能力,影响更多的学生。杨艳波副院长表示,之前主管学院学生工作,对教育基地的建设也一直是设计者和参与者,看到教育基地今天的发展也深表欣慰,同时也特别感谢各位专家领导给予的关心和支持,杨院长代表学院行政表示,会继续配合学校团委支持教育基地的发展和建设。

  研讨会最后,物理学院党委书记姜艳总结发言。姜书记指出,人文教育是促进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文化知识滋养、高雅氛围陶冶、优秀传统熏染和深刻实践体验等都是人文教育的途径。姜书记分享了自己学习心理学、学习萨提亚治疗模式的心得体会。她说,萨提亚模式整合心理学多流派的精华,积极系统的看待人,适用性强,易于操作,将萨提亚模式的理论和工作方法运用在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既是对萨提亚应用的创新,也是对高校育人理念和载体的丰富。依托学校,整合各方资源,物理学院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紧紧围绕学校的总体育人目标,在大学生文化素养培养中做了一些尝试,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希望在未来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做更多更有效的探索和研究。

  当天,邀请“博约导师”蔺桂瑞教授为物理学院班主任、辅导员及相关老师做题为《运用萨提亚模式协助大学生应对危机》的讲座。蔺教授介绍了北京地区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特点,针对班主任、辅导员老师如何协助大学生应对危机和困难,蔺教授运用萨提亚模式的“冰山”和“雕塑”结合个案进行讲解,帮助老师更多视角理解学生面对的困境,更从容积极的协助学生应对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