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赵长禄:论如何善用“大思政课”
发布日期:2022-03-22 供稿: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吴楠 审核: 阅读次数: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实现个人价值同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确保我们培养的人能够很好地投身“两个一百年”伟业,是高校思政课在新时代肩负的新的历史责任。
如何让青年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发挥好思政课铸魂育人的特殊功能?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这一重要论断。
笔者认为,“大思政课”既指传统意义上的思政课应进一步开拓课程视野、创新课堂形式,形成对传统思政课的升级改造,又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政课堂新形态,倡导思政课要走出教室、走向国情社情一线,在关照现实中阐释真理的力量。“大思政课”理念充分尊重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为我们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感染力提供了重要启发。
“大思政课”建设要与时代同向,融入大格局,拓展大视野。“大思政课”之“大”,首先在于课堂着眼的视野之大、格局之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因此,高校“大思政课”建设强调要把课堂教学视野拓展开来,把正在发生的鲜活时代故事、正在进行的伟大时代变革及时呈现到课堂教学中,引导青年形成正确的社会观察和价值选择。当前形势下,“大思政课”建设要首先立足“两个大局”,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研析机理、探究规律,既要向学生讲清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不确定性,又要讲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不可逆转性,帮助青年学生强化“四个正确认识”,坚定“四个自信”,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做到“两个维护”。尤其要深度对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伟大实践,讲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实干与担当,带领青年学生从当下经历中深刻领悟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的真理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大思政课”建设要与真理同行,讲出大学问,阐释大道理。“大思政课”理念突破了传统思政课堂的局限,内容上更具即时性,形式上更具开放性、多样性,扩展了思政课的内涵和外延。无论“大思政课”在组织形式上如何创新,思政课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它为学生成长奠定科学思想基础的使命任务是一以贯之的,教育教学的科学内容体系是高度聚焦的。因此,高校“大思政课”建设既要面向宽广的时代视野,又要扎根深厚的理论意蕴、历史意蕴,以透彻的学理分析解析时代,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诠释规律,回应和解答学生思想困惑。要把教育引导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改造世界作为“大思政课”建设的中心环节,注重在“大思政课”课堂教学中适当增加学理分析环节,避免大思政课堂成为简单的时政课堂。同时,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大思政课”建设一方面要体现历史纵深感,着力推进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深刻阐释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另一方面要把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作为重中之重,带领青年学生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从而教育引导学生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大思政课”建设要与实践同步,培育大情怀,砥砺大担当。实践教学是连接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重要抓手,是开展体验式、参与式、浸润式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形式,对促进知情意信行相统一有重要意义。因此,高校“大思政课”建设要注重走出教室、走向社会,通过对实践课堂的科学设计,带领青年学生悟透“有字之书”、融通“无字之书”,在亲历感知、实践锤炼中厚植情感情怀,激发使命责任担当。要强化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贯通融合,充分考虑高校学生的学科专业实际,围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结合学生实习实践学习环节,在相关行业领域、企事业单位和有关机构建立“大思政课”教育教学基地,推动已有教学实践环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将有组织的专业实习实践教育升成学生综合素养教育的大思政课。要注重紧抓重大历史时点、重要契机,用好重大任务、庆典活动等“大思政课”;注重在革命老区、贫困地区、乡村社区,在相应学科专业主要面向的行业发展中,在平凡的岗位领域设计有针对性的“大思政课”,组织青年学生以力所能及的方式参与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上好思政大课、人生大课、劳动大课,鼓励启发青年学生树立奉献祖国、服务人民、造福人类的大爱、大德、大情怀、大担当。
近年来,华体会hth·(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华体会体育hth首页党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关于“大思政课”理念的重要论述,基于对“大思政课”建设的时代性、学理性、实践性的深层次认识,从校级层面加强资源力量统筹,构建“大思政课”建设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结合办学优势和特色,密切协同相关行业和地方资源,充分把握重大时机,探索建立了一批“大思政课”育人平台和阵地;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应用于“大思政课”建设,获批首批全国高校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心,致力于提升教育感染力和吸引力,力争让学生在校期间都要上好一门有情感、有品质、有温度的“大思政课”。
比如,根据自身学科专业特点,在军工企业、科研院所等建立校外实习实践基地300余个,在实习实践要求中明确教育教学思政点,同步推进专业训练和意志品质锤炼;组织学生团队踊跃参加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北京冬奥会等重大任务的志愿服务和技术保障,有组织、有计划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打造参与式、沉浸式思政大课;组织学生赴山西省方山县定点帮扶,开展专业实践、社会实践、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锻炼,在脱贫攻坚一线打造行走的大思政课堂。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交相辉映,“大思政课”教育价值不断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