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名家论坛”系列学术讲座——试解钱学森之问

供稿、摄影徐丹  编辑:陆晓洁

  2012年10月19日下午,“教育名家讲坛”系列学术讲座之“试解钱学森之问——国际比较视野之下的创新人才培养”在中心教学楼405举办,主讲人是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的项贤明教授。

  讲座由研究生院、教育研究院、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中心联合主办。教育研究院师生以及来自教务处、研究生院、各学院感兴趣的师生参加了此次论坛。

  讲座开始,向教授引入了一个令人深思的话题,我国在论文发表数量等学术研究方面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有一定的优势,但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国家就是创新大国呢?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我国在知识经济和创新时代背景之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我国的教育如何发展才能培养更多的科技创新人才呢?接下来,教授围绕“钱学森之问”,从国际化的视角出发,讲述了我国目前创新人才培养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及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解决对策。

  向教授分析了当前世界各国从经济,政治,科技等多方面存在着竞争问题,而人又在这种竞争环境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因此,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重任就落到了人才培养即我们国家的教育问题上。教授着重强调了我国的教育发展从根本上就是应该培养科技创新人才,而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高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讲述中,教授列举了许多在创新时代背景之下的大事件,例如牛顿的力学研究,诺贝尔奖的设立机制等等,进一步说明解释了不同时期教育面临着的不同的挑战。而在由浅入深的解释钱学森之问过程中,教授举出了在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发达国家的成功案例,并分析了这些国家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成功的经验,再指出了我国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最后,再将问题回归到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的教育模式不同上,通过深入的比较,提出了我国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从跨国比较中得出的研究结果是,在今后发展教育时,我们国家的教育应该从课程设置,考试答案的多元化以及文化背景的熏陶多方面多角度的来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研究的精神。

  教授通过层层深入的讲述,循序渐进,使参与讲座的师生深刻的认识到,当今世界,由于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崛起,创新人才的培养特别是高校创新人才发展战略的实施刻不容缓。
 
  这场精彩的讲述,赢得了在场老师和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通过此次讲座,教育研究院的同学们更明确了今后学习和生活的方向,特别是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研究能力,不断塑造自我,用知识来丰富我们自身,并在广泛的涉猎知识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创造力和新思维,以创新的视角来对待学科中的各种问题,并在挖掘自身潜能的过程中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审核:庞海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