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教育研究院师生参加“2011高校教师发展国际研讨会”并作会议主题报告

撰稿人:钟昌红、徐木子   摄影:钟昌红    编辑:李京京



        2011年9月21日至22日,由东北师范大学主办,华体会hth·(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华体会体育hth首页等5所高校协办的“2011高校教师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校史馆召开,会议邀请教育部高教司李智处长,高校教师发展国际性组织(POD、ICEDD等)代表以及来自美国、英国、日本、港台地区、国内外共计121所高校和15家科研机构的35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会议围绕高校教师发展制度化、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高校教师发展研究进展、 ICT支持的高校教师发展等方面进行研讨。我校教育研究院党委书记庞海芍教授、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杨东平教授、教学研究人员周玲博士,硕士研究生钟昌红、张叶青、徐木子一同参加会议。

        会议提及,当前我国高等学校专任教师近130万人,其中有39%的比例获高级职称,48%为硕士以上学历,47%的教师年龄在30周岁以下,63%的教师年龄在40周岁以下,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促使专任教师数量及规模等方面也发生令人可喜的变化,但教师教育能力方面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如青年教师缺乏理论指导培训,教育教学能力亟待提高;教师培训机制、制度尚未健全,规范化培训仍欠缺;教师培训内容单一,缺乏有组织系统的培训。各大高校参会代表就迫切亟需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议题达成一致的共识,提升高校教师发展水平以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而积极开展教师发展制度化、组织化、数字化等成为各参会代表积极研讨的话题。
 

       会议期间,我校文科学部主任、教育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杨东平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准备的主题为“中国高校教师教育改革的新阶段”是会议的第一场学术报告。杨东平教授通过数据表明高教供求关系走势的改变,高教生态发生变化使得挑战与竞争并存。为应对高教新的发展形势,杨教授从不同的方面分析当前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国家层面在研究型大学中实施珠峰计划,并同实施卓越工程师、卓越教师、卓越医师等计划。高校层面的管理体制也应运改革,包括东北师大率先探索“教授委员会”制度;南方科技大学的制度创新。同时,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也令人瞩目,包括复旦大学的学院制;上海大学更新课程和教学方法的通识教育;中山大学学生自治的举措;工程教育CDIO模式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师教育发展中心的建设。杨东平教授丰富的报告内容赢得参会代表的赞誉,引来参会代表的不断追问,杨教授与代表们进行热烈的探讨和深入交流,再次获得与会代表的强烈反响和肯定。

         同时,我校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庞海芍教授结合我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实践做了“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与运行机制研究”主题报告。庞海芍教授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实地调研、比较研究以及实践探索,探寻中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良性运行机制。庞海芍教授在报告中指出,高校在建立促进教师发展的专门机构时,既要借鉴外国经验,更应立足国情、校情,对其功能和性质恰当定位,处理好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关系,建立良性的运行机制,保障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的工作富有实效,不断创新。会后,庞海芍教授还对与会代表所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回答,并与与会代表展开热烈的讨论,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良好的效果。

       研讨会在热烈掌声中圆满落幕。我们相信在理工大学校领导的关怀和领导下,充分依托理工大学的资源,在师生的积极努力下,北理工教学促进与教师发中心也将获得长足的发展。
 
(审核:庞海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