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一带一路”闪耀中国高校科技之光

  原文标题:“一带一路”闪耀中国高校科技之光

  原文链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7-06/08/c_1121110835.htm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及“一带一路”项目实施,越来越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青年学子进入我国各大高校学习专业知识,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新生力量。与此同时,中国高校的科研成果、先进的管理与技术也走出国门,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建设注入动能。

  去年7月,由华体会hth·(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华体会体育hth首页自主研发、搭载“理工华创动力客车平台系统”的纯电动公交客车样车,在波兰亚沃日诺市成功投入运营,吸引了欧洲民众的关注。记者从华体会hth·(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华体会体育hth首页了解到,近一年来,这辆中国自主研发的电动公交客车安全运行,服务当地百姓,成为中波新能源汽车领域合作的见证。

  “目前,我们出口波兰的电动客车已取得欧盟认证,技术水平在业内领先,车辆运行一年以来顺畅安全。我们还派团队到波兰直接提供技术服务和支持,得到波兰客户的肯定,乘客反响也非常好。”电动车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北理工机械与车辆学院教授林程介绍。今年下半年,我国电动公交客车将实现整车和充/换电系统的全套方案规模化出口应用。

  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地质与勘探、钻井和集输等方面的多项重大创新成果,已经应用于当地油气勘探开发和油气集输中,为当地能源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国—乌兹别克斯坦输气管道是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的重要部分,每年从中亚地区向中国输送天然气约300亿立方米。为解决该管道的输气损耗问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副教授邢晓凯所带领的“输气管道分析与控制技术”项目团队,提出天然气管道计量和管输损耗的计算方法,提供了管道管输损耗定位及管输损耗率的控制措施,保障了该管道安全高效运行,使输气损耗下降0.08%,每年实现经济效益5000万元。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教授白国平的科研团队自1997起就对中东、中亚、俄罗斯等“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和国家的油气富集区展开勘探开发研究,在油气层的形成与分布、油气富集规律和资源潜力评价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为当地油气工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通过多年研究,这个团队还逐渐形成海外油气资源数据库,为油气资源国从事油气地质研究提供了详实资料。

  “无人驾驶”地铁—燕房线即将于今年底开通运营,这项无人驾驶技术源于北京交通大学自主研发的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CBTC。

  记者从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去年底,这项技术已中标越南轻轨工程项目。预计明年3月,全长约13公里的河内高架轻轨线路的12列电客车将全部应用来自中国高校的科研成果。

  在印尼、俄罗斯等国,我国具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也即将应用于当地的高铁项目。这种无砟轨道成为目前国内高铁及我国高铁“走出去”主要采用的版型。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高亮教授所带领的团队是此项技术理论支撑的重要成员,他们提出了满足复杂环境条件的无砟轨道空间精细化设计理论,并成功指导了此类型无砟轨道路结构的研发。

  “许多东南亚国家都有修建高铁、铁路线的现实需求,有的国家甚至没有铁路专业,作为高校我们可以提供技术与咨询服务,还可以通过联合培养人才或直接培训项目人员,帮助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作用。”高亮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