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国:做好本职就是建设祖国有力行动
发布日期: 2019-09-11 供稿:北京晚报
编辑:吴楠 审核:王征 阅读次数:原文标题:张建国:做好本职就是建设祖国有力行动
原文链接:http://bjwb.bjd.com.cn/html/2019-09/10/content_12397272.htm
华体会hth·(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华体会体育hth首页机电学院教授张建国,来自河北邯郸,因生日临近国庆节,被家人取名为“建国”,其中寄寓着“建设祖国”的朴素心愿。
过去20多年,张建国一直奋战在教学科研一线:科研上,他长期从事含能材料理论和实验研究工作,为国家自主研发新一代武器装备努力奋斗;教学中,他将最新研究成果引入课堂,助学生尽早起步学术之路,并积极拓展国际交流渠道,为学生成长“赋能”!
毕业时获学校最高荣誉奖学金
1990年,张建国从村里来到35公里外的曲周县城上高中,一周只能回家一次,起初就靠带的干粮填肚子,“我还记得那棒子面,到了周五就干得难以下咽。”之后,学校有了食堂,允许以粮票换成饭票,再买馒头饭菜,日子才慢慢转好。遇到农忙时节,他还要回家帮收小麦、摘棉花、喷农药,“那时考大学的动力就是不想再回家种地。”
高考,他考上了河北师范大学,成为村里少有的大学生。当时心有不甘,高中老师一句不经意的话启发了他:你还可以考研,走更宽阔的路。
四年后,他如愿考入北理工读研。研一,上课之余,他一头扎进实验室;研二,别人刚开题,他已有小论文初稿;毕业时荣获学校最高荣誉“徐特立奖学金”;毕业留校后,他边工作边读博,三年顺利取得博士学位;硕博期间,共发表SCI论文十余篇,成为学校优秀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双料得主”。
张建国一直从事含能材料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含能材料,俗称火炸药,从火箭点火到导弹发射,比指甲盖还小的火工品及其装药,却直接决定着飞船、武器装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可谓“四两拨千斤”。作为项目负责人,他完成了某新型激光药的研制,取得国家发明专利,并在某点火系统和起爆系统中试应用。
工作以来,张建国已累计独立和合作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1部、译著3部,授权国防专利45件,荣获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两项;曾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
教学永远“先人一步”
张建国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主讲《含能材料有机化学基础》《含能化合物设计与合成》等多门专业课。
如同其读研生涯的“先人一步”,教学中,他也注重培养学生强化“先机意识”。在他看来,学术界每年都会很多重磅成果,是教材的有益补充,“我们课题组就承担了不少重大项目,上课时我会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讲授最新研究成果,帮助大家快捷了解科研发展最新动向。”
对于有潜力的好苗子,张建国则帮助他们尽早起步。本科生陈丽扬从大三开始就进入实验室,参加组会交流,阅读英文文献,大四就发表SCI论文,还赴荷兰交换培养,并在国际会议作报告,毕业时成功申请到全额奖学金,赴港读博。
近年来,他指导的研究生有数十名,其中30余人次荣获国家奖学金、学校优秀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等荣誉。
助力“90后”海外研修
在国家留学基金委支持下,张建国先后前往俄罗斯、美国、英国等访问学习。让他感触尤深的是,“外国的科研条件并不比我们好很多,但他们科研氛围很好,专家们精益求精的学术态度令人叹服。”
作为北理工机电学院副院长和精工书院教学副院长,他常利用多种途径为学生搭建海外学习机会,邀请俄罗斯门捷列夫化工大学专家为研究生上课,为本科生申请到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交换名额,搭建项目与牛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他指导的博士生何飘先后前往以色列理工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等校交流学习,同导师一样获得徐特立奖学金,毕业当年即应聘上中南大学预聘副教授。
一个名字,是一种印记,更是一份希冀。从渴望跳出“农门”的穷学生,到大学教授,三十年间,祖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张建国的人生也历经跨越。展望未来,他还有两个小目标:潜心科研,为国家国防科技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专注育人,让更多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建设祖国最有力的行动!”
分享到: